../../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凝聚新共识 创构新格局 再启新行动

——天水师范学院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新时代文科教育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0-12-02

天水师范学院第六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甘肃省高校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天水师范学院分会场

天水师范学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师生座谈会

天水师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等精神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文科建设宣言》等文件精神,凝聚新共识,创构新格局,再启新行动,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新时代文科教育。

顺势应变,凝聚新共识

天水师范学院召开第六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为期5个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有效增强全体教职员工育人意识和本领,并通过外出研修、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系统学习新文科建设精神,初步形成了以下新共识:一是确立新目标,遵循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突出新内容,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立足学术前沿,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革新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结构,激发师生创新活力。三是建构新体系,面向世界前沿和重大需求,创构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和开放教育课程新体系。四是创立新模式,推进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与相近专业集群融合,以及差异化教学模式。

多措并举,创构新格局

(一)明确新目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一是成功申报和建设中国史省级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等省级重点学科3个、美术学等校级重点学科6个,强化文科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二是从2013年起共招文科研究生750名,占研究生总人数的85.32%;毕业生435名,占毕业研究生总人数的86.48%。其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从2019年招生,现有研究生69名,强化硕士授权点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三是开设了国学经典导读等地域特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编著教材40余部,突出系列课程教材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其中“国学智慧教育创新实验研究”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16级起设置国学教育、书法教育方向。五是开设成功申报天水雕漆等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天水雕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类第二课堂活动,受到教育部门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二)强化价值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创新工程建设。一是制定方案明思路,高起点谋划课程思政,制定《天水师范学院本科教育振兴实施方案》《天水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二是组织项目抓落实,高标准创新课程思政,根据《关于申报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工程项目的通知》,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10项,其中“天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立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今年立项建设示范课堂8个、示范课程46门、示范讲义9部、教学能手7名、教学名师2名、教学团队7个、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个、示范学院4个。三是培训推奖促推广,高效度提升课程思政。组织课程思政网络培训20余场次,达5000余人次;邀请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以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和“两性一度”为主要内容,作专题培训,参培中青年教师、课程组负责人1000余人次,按规定推荐4名选手参加全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其中一名获文科组第二名。

(三)促进专业优化,提升专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整体水平。一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积极创办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申报数字媒体艺术。二是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着力文科与理工农医的深度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大类课程、跨专业开放课程,9个文科专业获立和拟推荐省级一流专业,多年来小学教育、戏剧影视文学名列全省之首,汉语言文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名列全省第三。

(四)革新课程内容,创构学科交叉和融通的课程体系。一是注重以数十项高层次科研项目和成果支撑引领教育教学内容革新,将教师对所教学科重要问题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前沿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录制线上课程34门;全校启动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共立项69门,其中文科类课程35门。二是研制和实施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实践教育、开放教育课程体系。特别设计和开设了生命教育、经典导读、审美体验、批判思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等自设课程和人文社会系列、科学技术系列、体育艺术系列、思政教育系列等在线课程,哲学导论、逻辑导论、中国文学经典Ⅰ和Ⅱ、中外古代文明Ⅰ和Ⅱ等6门课程18学分文科类专业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以及文理融通、知技结合、德行合一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第二课堂等开放教育课程,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交叉融合。三是启动了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五)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差异化人才培养和全链条育人机制。一是今年筹建伏羲书院,首批遴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鸿勋文科班学生39名,初步建构了学校层面实施跨专业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层面实施相关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系层面实施相应专业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教育教学模式;“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二是聚焦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校层面开展伏羲大讲堂73讲、“科•文讲坛”系列讲座314期,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开展“名家大讲堂”近百场次,初步形成了艺术、新闻、法学等系列大讲堂。三是聚焦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建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扩大汉语国际人才培养,有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孔子学院交流。四是与美国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或签署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协议,邀请28位外籍高端人才来校开展合作教学和科研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指导文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培训,先后派出3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研修、访学和交流。五是引进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出在线课程1000余门,全面开启课堂革命,采用中国知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实施答辩前后全覆盖4次查重。六是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容纳智慧教室61间共4000平方米的智慧教学大楼。

(六)改革教育评价,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一是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每两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为学生创造均衡而个性化发展的机制和平台;二是建立课堂、课程、专业、学院、学校五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师和不同基层教学组织质量自查自纠机制及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聚焦宣言,再启新行动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实施《甘肃省高校新文科建设十项行动》。进一步推进融通文理、古今、中外,培养超越现有学科专业局限,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及实践、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不同层次差异化人才模式,促进学生均衡而富有个性地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课程思政,打造五类一流课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社会实践、虚拟仿真、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特色选修课教材建设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未来在国家级别人才工程项目、一流课程、教学成果奖方面有新突破,并借力推进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三是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与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高校、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依托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基地等国家级别实践教学和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依托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国际学院建设项目,强化国际合作育人。

四是进一步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文科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体系。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有序推进文科专业认证,强化校、院和系三级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安涛  王文东  郭昭第  杨学良)



编辑:黄亚珠

责编:姜玲音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