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记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2022-2023学年度“三全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人事处   发布时间: 2023-11-13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由12名教师组成,其中11名高级职称、1名讲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团队教师有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名师1人,获省园丁奖1人、省青年成才奖1人,天水市园丁奖1人。团队负责人焦成瑾曾在2013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团队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积极落实学校各项育人工作,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团队锐意教学改革,承担校级及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编写教材4部,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教改成果《打造第二课堂“品牌实践”赋能思政教育“持久亲和力”》获2021年省级教改成果二等奖。同时,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20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大赛二等奖2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2018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完成的 《A rapid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a heat-resistant lectin from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tubers》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指导的毕业生约三分之一考取了厦门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团队重视学生思想引领,教风好、学风正、教学科研质量高,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绩显著,在学院生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微生物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生态学省级一流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团队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科研项目中的问题为导向,以参与教师科研为基本途径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技术操作能力。团队成立以来成功获得10余项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超过1000万元。同时以科研项目反哺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组织有力,教学评价方法合理,能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同时,在天水湖治理、天水市苹果产业、土鸡放养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等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广泛赞誉。

团队教师编写的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2005年第一版,兰州大学出版社)已被十届学生使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2014年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食品仪器分析实验指导》(2016年第一版,西南大学出版社)、《生态放养鸡实用技术》(2018年9月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也相继出版。同时,团队非常重视校本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结合天水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先后出版了《天水师范学院校园植物手册》《野外动植物保护技术》《生物安全导论》《自然科学基础》等教材,在历届学生的使用过程中获得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将科研成果和教学相结合。

团队教师能将科研实验过程教学化,“植物半胱氨酸合成酶的分离与纯化”操作过程入选创新班学生的《生物化学实验II》;“苜蓿半胱氨酸合成酶OAS-TL-2原核表达与纯化”入选创新班学生的《基因工程实验II》;“山黧豆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入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仪器分析实验。另外,还有大量的科研实验材料如构建的质粒、工程菌和创新的实验装置直接用于普通的实验教学。

先进个人

邹亚丽,中共党员,博士,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22年被甘肃省科技创业孵化协会认定为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2022年荣获第二批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2022年入选天水师范学院首批“双师双能型”教师。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1项、2022年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甘肃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1项、2022年指导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2021-2023年连续3年入选甘肃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2023年2个校级课程思政项目顺利结项、2023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院级二等奖1项、2023年5月参演天水师范学院《烛焰》话剧团课作品荣获甘肃省“矢志艰苦奋斗 传承陇人品格”优秀话剧团课评选三等奖。

坚守教育初心、潜心立德树人。她在科研上立足于天水地区旱地果园土壤营养研究工作,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市科技局项目3项,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奖项。在教学改革上,她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实践教学内容的课题化、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不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目前已完成校级教研项目2项,2022年指导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项,2023年6月指导的学生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二等奖1项,2022年被甘肃省科技创业孵化协会认定为甘肃省创新创业导师、2022年入选天水师范学院首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她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学生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鼓励他们为乡村振兴建功立业,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传播新思想、展现新风貌,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

发挥技术优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2018至2023年,邹亚丽被推荐选拔为甘肃省“三区人才”赴天水市秦安县五营镇薛李村、麦积区新阳镇温集村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帮扶工作(如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电话、微信和短信答疑解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等),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她通过帮助农户和合作社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他们依靠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能力,助力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先进个人

王红明,中共党员,2019年7月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获农学博士学位,2019年9月入职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2021年12月聘为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他主讲《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甘肃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果树重要性状形成的生理及分子机理,林木、果树种质创新与利用。2021年至2023年连续3年参加甘肃省科技“三区人才”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指导的学生获批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他先后被评为天水师范学院“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先进工会工作者”。

科研方面,他勤于思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开展了樱桃和苹果砧木抗逆性方面的研究,同时利用组学手段筛选了调控甜樱桃果实开裂的关键基因,为樱桃裂果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近3年,先后获批甘肃省科技厅自然基金1项,天水市科技局项目1项,参与国家基金1项,发表科研论文2篇,指导学生获批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各1项。

教学方面,他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备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他主要承担《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获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人)、校级虚拟仿真一流建设课程1项、生物科学师范认证校级教改项目1项。他认真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从文献搜集整理到实验设计、实验方法等逐一详细指导学生,并督促学生阅读文献,提高科学思维和素养。目前已指导本科生35人,考上研究生7人,获优秀毕业论文10人,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学生管理方面,他承担2020级生物技术1班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班级学习氛围浓厚,班级学生团结向上。他关心学生,耐心地解决学生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同时,承担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工作,在学生实习、各类比赛和培养环节中认真负责,协调学生在培养环节遇到的问题。在2022年教育实习期间,他积极联系同学、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采用线上听课+名师讲堂等举措,让同学们尽可能高质量完成实习环节。

社会服务方面,他以甘肃省科技厅三区人才项目为依托,针对天水市五县两区果园及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指导农户合理堆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对果园田间管理及品种选择提供指导及建议,帮助农民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审核:张利军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