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生态链,主动调整生源结构,扩展招生宣传形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开拓学生就业市场,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力促就业工作多元化,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
图
图
完善组织机构,落实招生政策,保持合理规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成立了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招生政策的制定,招生重大事宜的讨论决策,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招生录取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透明、公开、严谨规范。全校各部门牢固树立了招生成败关乎学校声誉和生存的理念,营造了一种全校上下人人关心招生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了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校院一体化的招生就业工作平台和机制。各二级学院紧密结合专业改造,研究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生态链,助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转型发展。学校一贯坚持“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原则,主动调整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在过去的五年中,本着“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招生录取原则,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4000人左右,新生专业一志愿平均报考率稳定在99%左右,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4%左右。学校总体生源数量充足,质量稳中有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招生工作也得到了省教育考试院的充分肯定,2019年被评为“全省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图
图
凝聚专业特色,调整生源结构,合理制定招生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59个,其中招生专业57个。招生专业中师范类专业14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24.56%;非师范专业43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75.44%;体育艺术类专业12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21.05%。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结合学校招生实际,学校建立了专业预警机制,对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低,定位不明确,就业情况较差的专业缩减招生计划或暂停招生。在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同时,根据就业市场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深入研究产业需求、专业及方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行校内专业分批发展战略,加大专业改造和建设以及应用型新专业的申报力度,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大类招生,为考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二次选择更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专业搭建了平台,建成了一批企业欢迎、声誉良好,能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应用型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积极主动地承接各类专项计划(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革命老区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中职对口招生等),为地方经济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养了大批紧缺急需专业人才。
拓展招生宣传,展示办学成果,优化招生服务,学校社会影响力和考生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报考我校,学校将招生宣传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通过印制发放招生简章、招生指南、网络新媒体、杂志报纸、参加“陇原行”招生咨询及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等途径,积极推进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根据需要精心谋划,多措并举,通过QQ咨询群、教育部“阳光高考”官网、学校招生咨询工作站等途径切实加强招生咨询工作。尤其是在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学校启动了招生咨询工作站的建设工作,为考生和学校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及时解答了广大考生报考我校时关心的问题,展示了我校的办学的成果,宣传了我校招生政策,为广大的考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考生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治担当,力促就业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攀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学院主体、部门统筹、齐抓共管、校院一体”的工作体制机制,靠实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建立和完善了党委常委班子成员包抓学院,学院领导包抓专业和班级,党员教师包抓毕业生的“层层包抓”机制。联系领导与学院领导班子一起研判形势、提出对策、推进落实。组织机构、人员队伍、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和指导服务联合发力,促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就业。2020年,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决策部署,全面强化就业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学校党委先后召开多次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印发了《天水师范学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天师院党委发[2020]13号,形成了加强就业工作的24条工作举措。对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做到“周推进、周通报、日清日结”,每月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每周召开一次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就业分管领导或辅导员参加的就业工作情况通报会。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学校克服疫情防控的影响,全校初次就业率达72.29%,同比期增长近20%,创升本以来新高,顺利完成了省教育厅和校党委提出的70%的目标任务!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精心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充分就业信息和就业平台
近年来,学校和各学院在巩固原有的就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利用假期时间,组建多个调研组,分别由校党委常委带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重庆、河北、天津、山东、甘肃、陕西、宁夏等地围绕就业工作进行走访调研,不仅开拓了就业市场,而且与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与甘肃省人力资源市场、云校招、民盟甘肃企业家联谊会等单位合作,举办了各类宣讲会、招聘活动,举办了各类宣讲会,招聘活动,建立“优质用人单位库”800多家。近五年来,共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各类招聘会共计1000余场,为毕业生提供充分就业信息,搭建企业与毕业之间交流平台,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强化就业阵地建设,组建就业辅导师资队伍,精准指导毕业生就业,努力提高就业工作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用人单位、服务社会”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阵地建设,先后完成就业大厅、宣讲报告厅、远程面试室、洽谈室等项目的建设工作,申报教学成果奖2项。陆续派在编教师参加各种职业生涯规划培训20余人,其中11人获得国家职业一级指导师。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近年来,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省内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0余次。
图
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取得提升
落实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构建学生教育管理新体系。按照《天水师范学院关于做好学生分层分类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着力构建分类教育、上下联动的指导体系,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基本思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群体开展分类教育指导工作,持续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
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一年一主题,着力抓提升”的基本思路,先后以“问题排查年”、“班级建设年”、“学风建设年”及“管理创新年”为主题,着力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基础不牢、学风不浓、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着力开展制度建设。修订了《天水师范学院单项奖学金评选办法》等6个奖励办法,制订了《天水师范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试行)》等4个管理办法,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
经过多年一系列的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生管理制度,形成了系列工作模式,日常教育管理有序推进,学校学风建设持续好转,我校学生考研上线率录取率大幅攀升,从2012年的7.59%(275人)和5.46%(189人)上升到2020年的13.66%(518人)和11.26%(427人),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我校认真落实教育部43号令相关规定,制定并修订了《天水师范学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有关要求,持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目前,我校共有辅导员80人,专职辅导员76人,兼职辅导员4人。全校本科生共有14817人,辅导员配备师生比达1:189.96;研究生243人,配备辅导员2人,师生比为1:121.5。
我校先后有139名专职辅导员先后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10名辅导员荣获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1名辅导员被甘肃省教育厅评选为“甘肃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名辅导员提名全国优秀辅导员人物,学校8名辅导员申报并获批甘肃省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辅导员队伍整体能力得以提升。
规范学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学工队伍。一是强化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心理健康常识等方面的培训;二是抓好班主任、辅导员评优选先,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三是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长效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激励作用。
图
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成效
落实“精准资助”,各项资助工作扎实开展。构建了以“奖、助、贷、勤、补、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实施阳光奖助资助,助推学生成长成才。近四年来,认定贫困生35109人;为20294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5484万元,其中104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现100%受助;勤工助学岗位上岗学生600余人次,资助金额74万元;为27651名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金额达15426.74万元;共有6360名学生获得学校生活补助,资助总金额为318万元。
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探索出一条“普测+常识+辅导+诊断+干预”的心理防护模式,基本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预防教育与咨询辅导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干部培训、素质拓展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编辑:黄亚珠
责编:姜玲音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