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敏,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二班2020届毕业生,2017-2018学年荣获校级“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8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获得个人优秀奖,所在团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2018-2019学年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多次策划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得到学院老师的一致认可。
人生格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漫漫人生路,每一步都要走,要有希冀与愿景,且要坦荡与坚定。
好的性格,是刻在骨子里的
20岁出头的张敏给人一种阳光、活泼、干练的印象,清晰的表达,让我觉得她不仅是一个努力幸运的女大学生,更让我觉得她是一个身经百炼的职场人员。凡此种种感受,无疑是她在经历了人生的五分之一后,努力回馈给她的惊喜。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条坦途,通往成功的路上更是坎坷,所以一定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乐观。
当张敏谈起大一刚到校报到时,她一边挥着手,满脸微笑地说道:“那时有很多的高中同学都在这所学校念书,刚到大门口行李箱就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因为有许多学长学姐过来帮忙,那一刻,我就觉得这个学校好熟悉,这儿的人好热情。”是的,那种一到某一个地方,就有一群熟悉的人,简直是件很幸福的事。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你觉得参加社团活动会影响学习吗?”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就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在她记忆里的那扇门。“刚进学校,纳新就让人眼花缭乱,在经过考虑后就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作为体育部的部员,不定时的会有很多工作要忙,尤其是在打比赛时等等”。从大一的小白到大二结束时的学生会副主席,从一开始工作做的不到位被学长学姐批评,到后来的她能熟练安排各种活动,这是她努力后的结果。参加社团活动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合理的分配时间,反而会锻炼思维、磨练意志,让她在学习中更胜一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搞好宿舍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大二的下半学期,作为学生会副主席的张敏,带领着十八名志愿者来到了她生活的地方——中铺镇大石头村,开始他们的“三下乡”活动。他们在做支教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了让当地村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十九大会议精神”,他们团结一致,各司其职,进行以“民生”为主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农村环境、教育等领域问题。
在村支书张星璟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大石头村两个生态农业项目,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通过三场宣讲活动、组织支教帮扶、文化活动、义务劳动、参观培训,和村民面对面地交流,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更好地融入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村里凉亭的石凳上,根据乡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共同写下了长达十四页的《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带动乡村经济优发展——临洮县中铺镇大石头村现代农业发展可行性报告》,说到这儿,张敏一脸的骄傲,“因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被评为了甘肃省级优秀团队奖”。他们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社会的发展中身体力行,他们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骄傲与榜样。
抉择是梦想发光的开始
实习并没有耽误考研,虽然在三百四十万的考研大军中,她以四分之差与研究生擦肩而过,“但是我并不遗憾,因为我努力了,我也坚持住了。”如果任何一段路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着被动带领的道路,它应该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二战考研与就业之间,她选择了就业,选择在新疆的“梨城”——库尔勒这座城市,当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老师。
在谈到选择去新疆就业的初衷时,她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因为我的父母是农民,年龄也大了,就想着先把工作稳定了,减少家里的经济压力;新疆的就业机会比其他城市大,工资待遇也比内地高;近几年,国家政策也是大力提倡大学生支援西部,在新疆就业。”
思想政治专业,本就是师范类专业,老师这个职业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与此同时,张敏有三年的义务支教经历,是老家“援梦圆”支教团队的常驻志愿教师。在为别人圆梦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她能够成为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践行者。“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会选择考在职研究生,也会考虑在新疆那边定居。”她深思熟虑地说。有一颗上进心和对未来的明确规划,会支撑着她走向更好的明天,这样的人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四年时间匆匆而过,记忆里仿佛还是初入校时拉着行李箱的模样,但转眼已是铅华洗尽,她将踏上另一段新的路途。那些对学校的爱和不舍,也将转化为她前进的动力。
张敏动容地告诉记者:“离别总是突然,还没好好说再见,就已经要各奔东西。我们曾经一心盼望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却在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乱了阵脚,既然各自出发,那便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愿此去前程似锦。也祝愿师院的明天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人才辈出。” (学生记者:刘建鹏 车晓雅 陈雪莹)
编辑:黄亚珠
责编:姜玲音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