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9时,天水师范学院2022级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大一新生巨嘉庆一脸焦急地往火车站出口走去。由于火车晚点了一个多小时,他担心错过接站车。
“一出站就看到一个女老师举着天水师范学院的接站牌,我的一颗心才放回到肚子里”,巨嘉庆说,“接站的老师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就是感觉他们很熟悉很温暖,一到天水就感受到学校的悉心呵护,初来乍到的紧张和焦虑瞬间被打消了。”
9月20日至23日,天水师范学院的学生陆续返校。学校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尽可能减少学生返校途中与外界人员的接触,分别在火车站、高铁站和汽车站安排专车接站,将学生“点对点、零距离、一站式”安全送到校园,全力保障学生安全顺利返校。
周密部署 织密织牢“防护网”
党委书记李正元、校长汪聚应反复强调,要统筹全局、周密部署,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形成防疫的强大合力,切实筑牢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安全线,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学生返校前,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生返校报到、新生入学及疫情防控等工作,制定了详尽的学生返校入学工作方案,组织了应急演练活动。疫情防控各专项工作组靠前指挥,积极协调,主动作为;各级党组织严格落实返校制度,细化工作任务,确保做到对每一名学生底数清、情况明;全体教职工下沉一线争当志愿者,全程参与到学生返校的保障服务工作中来;全校上下通力协作,全力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调度科学 温情守护返校路
“5号车是否已到高铁站?”
“火车站目前有多少人等待乘车?”
“4号车继续返回汽车站接新生。”
……
作为学生返校接站的车辆“总调度”,学生工作处的马淑琴老师随时回复“学生返校接站群”的各类信息,协调往返车辆和接站人员。每天连续工作近18个小时,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只要把学生都平安送到学校,我就安心了”,她笑着说。
学校制定“定车、定线、定时、定点、定人”的接站方案,在火车站、高铁站和汽车站各确定1名总负责人、12名接站老师,每辆车1名跟车老师,从早上6点多起,进行长达15小时不间断的接站工作。
晚10点的高铁站,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国转老师依旧坚守在出站口,等待最后抵达车站的学生。和学生差不了几岁的她,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每位同学,“学生都像我的弟弟妹妹,照顾他们也是应该的。”
众志成城 志愿服务暖人心
深夜,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建宏坚守在学校报到点等待三名分别从河北沧州、河北保定、江苏淮安返校的学生,自掏腰包为他们准备晚餐,一路将他们护送至宿舍安排入住。他说:“无论多远、无论多晚,我们一定要保证每位学生安全抵达宿舍”。
登记信息、值班值守、全程接送、搬运行李、购买生活用品……按照事先安排演练好的流程,每个环节有条不紊,返校学生有序报到。志愿者们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为学生平安返校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屏障。
“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的关怀,从出发一直到天水,老师们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来自辽宁阜新的2020级学生赵思诚说:“老师们提前详细了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抵达时间,一直在等我们到来,真心感谢学校的关心和老师的辛苦付出。”
倾情倾心 暖心关爱助成长
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活跃着教工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还是刚刚入职的年轻人,都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言语、贴心的服务温暖着同学们的心。
校门外翘首以盼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大志愿者”们不知疲倦的热心帮助下放下心来,安心离开。一句句“谢谢老师”“让老师操心了”“孩子来到学校,家长放心”的朴实话语,成了家长与老师之间最真情的交流、最动听的声音。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基数大,宿舍分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迎接学生的速度和效率。从教35年的杨敏老师一大早就坐在报到点等待学生返校,查验身份、登记信息、安排住宿。她说:“我从开始工作就当班主任了,每四年都要迎接一批孩子,这些工作年年干,哪有什么不清楚的。”
丁念保老师带着一波又一波学生,奔波在“学校——宿舍”的两点一线上。路途中,学校里的一棵树、一朵花,他都能讲出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这也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慢慢放下心中的恐惧,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望。
面对此次秋季返校入学这道“加试题”,全校上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疫情防控工作注入“强心剂”,让学生吃下“定心丸”,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上好了“开学第一课”。
撰稿:王怡萱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