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教师教育学院邀请,10月24日上午,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莅临我校,在一号报告厅作题为《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校长汪聚应教授主持。科研管理处、教务处、研究生处、学生工作处等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各学院分管科研和学位建设的院长、硕士生导师代表与研究生代表,以及教师教育学院全体教师共同聆听了这场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盛宴。

袁振国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当下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主动回应这一时代要求,系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讲座中,袁振国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更多体现于教育实践中,也需要在思想与理论层面不断深化。他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分析指出,当今社会进入以绿色经济、新能源经济为特征的时代,我国正由“制造型大国”向“创造型大国”转型,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于“人的发展”,因此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围绕“如何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袁振国提出了“三个关键转向”,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在广度上,从“认知教育”向“非认知教育”拓展。他指出,“高分低能”现象的根源在于对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非认知因素(即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忽视,未来应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补齐这一短板。在深度上,从“一般素养”向“核心素养”深化。他将核心素养界定为批判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人机协同能力三大维度,人机协同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养,未来或将纳入师德评价体系。在高度上,从“全面发展”向“个性发展”提升。他认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方向在于破除标准化教育的限制,而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使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观点深刻,既具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教育实践,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袁振国还寄语我校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重要抓手,将“三个转向”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后,汪聚应作总结发言。他代表全校师生对袁振国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指出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厘清了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更为学校未来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汪聚应强调,学校将认真吸收讲座的精髓与建议,转化为推动办学质量提升的具体举措。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本次讲座为他们深入理解并践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今后将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投身教育现代化事业。

(撰稿:李晓丽/图片:曹伟栩/审核:吴彦文/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编辑:黄亚珠/编审:潘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