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指导、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大学和中共天水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2025年东西部高校数智化转型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以“东西协同、数智赋能、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人工智能与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管理者及企业代表共180余人,共商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种连荣、甘肃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崔坚、中共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天水师范大学校长汪聚应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开幕式由天水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登红主持。
种连荣在致辞中指出,高校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理性搭建高校务实合作桥梁,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应用,构建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筑牢人工智能安全底线。他强调,要聚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破解资源整合难题,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崔坚介绍了甘肃省在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方面的具体举措。他表示,甘肃已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甘肃高等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建设20个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升级改造200个特色专业、建成10门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目标,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王文东指出,天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正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他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搭建东西人才联合培养与科研协同创新平台。
汪聚应介绍了天水师范大学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他表示,学校以“互联网+教育”为引领,持续优化智慧校园环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着力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学校紧密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打造教师教育、文化体艺、生态环境、智能装备四大学科群,围绕微电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会设置多场专题报告,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科研、数据驱动管理、数字素养培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沈富可以《数智化驱动高校教育变革》为题,系统阐释数智技术推动高等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路径。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辛景民在《走进人工智能》报告中,梳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方向。

此外,多所高校信息化负责人也分享了各校的实践与思考。天水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主任周文勤,南通大学信息化中心主任秦保军,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莫路锋,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处处长马强,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何海涛,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科技学院学术副校长汤庸分别作题为《夯实信息化基础 迎接数智化挑战》《基于业务场景应用赋能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和实践验证》《AI赋能教育教学在高校的实践和探索》《以“数”为基,以“智”为要——西北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探索》《中山大学人工智能赋能行政治理的探索与实践》《高校数智化研究与实践》的报告。
产业界代表从技术落地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北京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丛群、新华三集团高校解决方案经理祝浩博、联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舒畅、正元智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校解决方案经理张靖平,分别围绕AI赋能高校IT运维、智慧校园建设、物联网平台应用等主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开幕式上,天水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将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关键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区域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数智化发展提供支撑。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专题报告、案例研讨与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交流东西部高校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经验与挑战。大家一致认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加强区域协作、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机制创新,共同构建开放、协同、智能的高等教育新生态。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东西部高校搭建了跨区域、跨学科的高水平交流平台,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天水师范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区域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撰稿:杨小萍//审核:周文勤/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编辑:黄亚珠/编审:潘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