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天水师范大学师生高度关注、充满期待,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盛况。广大师生纷纷表示,本次大会是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时召开的重大盛会,是一场坚定弘扬和平与正义、倡导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庆典。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积极弘扬、传承、践行伟大抗战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血脉,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区域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刘振奎表示,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的壮观场面极大地鼓舞了学校师生,生动展示了祖国的国威、军威和民族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深刻性,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励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高校是培养青年成长成才的核心阵地,“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灵魂和使命。我们当以此次纪念活动为重要契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把红色基因植入课堂教学,让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感悟信仰力量;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师生在亲身感受中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党委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勇担时代重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党委副书记、校长汪聚应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时召开的重大盛会。我们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师范大学起步建设契机和教育振兴先机,以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以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牵引,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专业建设,精心打造以“四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系统推进思政课程内涵发展、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深化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拓宽“第二课堂”宽度与广度,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全方位、高质量开展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努力培养更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统战部部长武胜文表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场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弘扬和平与正义的伟大庆典。作为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我将勇担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新使命,全覆盖组织师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分众化开展系列理论宣讲,用党的创新理论感召师生、凝聚师生。着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质量开展“重走长征路”、缅怀革命先烈、爱国歌曲传唱等有亲和力、影响力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思政教育引领力。统筹用好校内媒体平台,多形式讲好“四史”故事、统一战线故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潘卫仓谈到,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和武装工作干部,将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立足本职岗位,深耕育人一线,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自觉厚植家国情怀,做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激昂壮阔的时代旋律中扛起使命、担当作为,从历史的深处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以奋斗之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金锋谈到,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将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不断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让研究生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校团委书记刘颖谈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水师范大学共青团将怀揣“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必胜信念,团结带领师大青年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辈的青春华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建军谈到,今天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精神的再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把抗战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堂,通过专题研讨、实践教学、红色研学等形式,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历史贡献与中流砥柱作用,筑牢理想信念,自觉担当起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崔德旺谈到,展望未来,学院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以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优化学科布局,致力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卓越人才。同时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实践中锤炼本领。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吕星谈到,作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员,我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是捍卫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阅兵所传递的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理念启示我们,必须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信息应用等领域勇于探索、勤于创新,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紧密融合,为建设区域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贡献“资环”力量。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军海谈到,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明确使命任务,强化革命历史教育,充分激发师生爱国热情。一是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落实;二是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伟大事业;三是教育全体学生铭记伟大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克谈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一次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盛会。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责任,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馆长杨晓亚谈到,图书馆作为学校文化传承与育人服务的核心阵地,必须切实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职责,深入挖掘抗战相关文献资源,推动抗战精神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及文化服务各环节,引导广大师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甘肃省大樱桃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郭志刚谈到,作为甘肃省大樱桃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将把抗战精神融入工作中,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培育新品种,扩大智慧农业应用,推动大樱桃产业集群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妍谈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励学生秉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刻苦学习、锤炼本领,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商学院电子商务系和法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王秦谈到,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将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也要引导学生铭记历史,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系主任李昭谈到,作为食品科学系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勇于攻克食品科学领域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食品专业人才,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缅怀先烈,续写抗战精神的新篇章。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系主任李浩谈到,作为系主任,我将坚持以学促行,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推动专业教育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开展艺术实践等形式,将历史素材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强化责任担当。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将科学研究与红色主题相结合,用学术研究解读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姜玲音谈到,作为共青团干部,我深知肩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重任,今后的工作中将引导广大青年铭记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让他们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同时,激励青年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钱相宇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九一八”的警钟,更需以“强国有我”的担当,将抗战精神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将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民族复兴贡献青年智慧、青春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2024级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杨锴潇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定会传承好伟大抗战精神,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以更强的能力和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去,在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2022级生物与医药硕士研究生张永武说,我们要以先烈为榜样,发扬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攻克生物与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厚植爱国情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践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的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整理:樊军军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潘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