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第七届中韩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举办。论坛由天水师范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韩国公州大学联合主办,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天水市博物馆等单位协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德才教授主持开幕式。天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左国防教授,韩国公州大学金奎虎教授,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研究员,西北大学刘成教授,韩国公州大学宋柔娜教授,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刘玉璞研究员,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魏国锋教授,天水市图书馆馆长周涛研究员,天水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王弋博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大学、韩国公州大学、韩国传统文化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和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等共100余人参加。
金奎虎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文化遗产作为中韩两国友好关系的纽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研究价值,论坛在促进双方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及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够通过此次论坛碰撞思想智慧、激发学术创新、加强学术交流,为中韩两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左国防在致辞中向莅临我校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是在我校“更大建博”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承办会议对我校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促进我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我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积极与中韩各位专家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促进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他希望通过会议进一步激发文物保护技术学科专业的学术创新,为我校的学术研究与合作拓展新路径。
开幕式后,中韩双方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宋柔娜以《Trends of Paint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 Korea》为题,从绘画文物保护历史和现状、绘画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韩国绘画材料分析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对韩国绘画材料研究趋势作了精彩分享。
刘成作《现代视野下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以青铜器保护为例》的报告,他以青铜器保护为例,探讨了现代视野下文物保护技术的衡量标准等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
魏国锋以《皖江地区铜矿资源的早期开发与金道锡行》为题,对皖沿江地区的矿冶考古调查、江淮地区夏商金属资源的历时性变化等晚商时期的青铜资源格局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分会场讨论中,来自中韩两国的24位学者及研究生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内容涉及文物保护的新材料新技术、劣化机理研究、微观表征、宏观保护、环境监测、预防性保护、现场加固、科学分析、制作工艺研究及产地研究等。中韩学者座谈会上,双方就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期待通过进一步合作,为推动中韩文化遗产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闭幕式上为最佳报告、最佳海报、优秀报告、优秀海报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我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师陈冬梅和张睿祥的报告《结晶抑制剂对砂岩中硫酸钠、氯化钠结晶损伤控制的有效性》《四川邛崃出土铜车马的金属资源流通及其产地研究》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被组委会分别授予最佳报告和优秀报告。我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桑登飞的报告《新乡获嘉陈孝村汉墓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获最佳报告。
论坛期间,中韩两国参会人员还前往麦积山石窟进行了参观学习和学术探讨。
作为论坛的延伸活动,31日晚,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专家、河南云芽文博创始人、郑州大学音乐文物考古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文物数字化实验室主任赵奕清为我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师生作了“苏醒了文物—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学术报告。师生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表现出浓厚兴趣,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第七届中韩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围绕“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修复,传统工艺科学化,科技考古”等议题共同探讨和交流中韩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对我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内涵式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撰稿:樊静怡
审核:李志锋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潘 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