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水师范学院立足“红色课堂”,丰富“红色实践”,打造“红色校园”

——挖掘红色文化 赋能立德树人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 2023-07-11

仲夏时节的天水师范学院花香怡人、书香沁心。走进该校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学生们或在红色书苑、红色创业空间读书交谈,或通过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360度环幕沉浸式体验、智慧墙等现代科技手段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将实境感悟与虚拟体验相结合,融合“四史”教育、思政教学、红色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参与中感知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思想认识,是巩固思政课教学、延伸‘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建军介绍。

近年来,天水师院依托陇东南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和故事,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为青年学子量身定制鲜活教材,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让思政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立足“红色课堂”,发挥主渠道育人作用

本学期,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大四学生李赟格外忙碌。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他还和小伙伴们紧张地排练,为“文艺轻骑兵”的演出做准备。

天水师院“文艺轻骑兵”团队主要由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班学生组成。团队排演红色歌舞、乡土音乐,利用所学服务青年学生和基层群众。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克介绍,为切实挖掘和表演好红色作品,学院组成了教学研究和舞台实践两大平台,专门整理挖掘红色歌舞资源,并将其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和舞台演出,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广泛传播红色文化,深受各方好评。

“音乐舞蹈专业有‘红色经典歌剧演唱’专业课,面向全校开设了‘红色经典音乐文化赏析’公选课,还组建了涵盖4个年级、200多人的‘文艺轻骑兵’团队,通过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谢克说。

近年来,天水师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聚焦点,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开设了“红色甘肃”系列专题课程,在两当兵变纪念馆等地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让学生不仅感动“一阵子”,更受用“一辈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红色文化教育体验馆,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从观摩的“看”、专题讲座的“听”逐渐转变为情景教学的“体”和研讨交流的“悟”,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刘建军介绍,该馆运行两年多来,累计接待万余人次学习参观,已成为全校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校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开展课程思政教案评比,推进课程思政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同时,借助网站、微信等新载体、新平台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在重要时间节点推送“红色故事”“红色家书”等,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红色课堂”的育人实效。

丰富“红色实践”,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今年23岁的李峙是天水师院土木工程学院三年级学生,也是该校青马班和“青承红音宣讲团”成员。近期,他正在策划“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视频。

“去年暑假,我和青马班30多名同学深入南梁、两当、会宁、腊子口等地,实地参观革命遗迹、走访历史人物,将所见所闻做成视频面向全校展播,效果特别好。”这一趟深入的红色研学让李峙难以忘怀,也坚定了他把红色基因更好传承下去的信念。

近年来,天水师院持续组织师生开展“重走红军路”“红色文化之旅”“奋进之旅”等系列红色实践活动,锤炼师生的红色品格,激发他们的奋进力量。同时,培养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地方党委讲师团,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

近三年,学校成立16个红色文化调研团,组织师生赴会宁会师纪念馆等参观学习,零距离触摸历史、了解党史、聆听老红军和红军后代讲述革命故事。这样的红色之旅,不仅激发了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从教10多年的中国画教师苏丽霞的创作活力,更让她在精神上受到深刻的洗礼。去年,从红色基地采风回到学校后,她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作为一名教师不光要钻研专业,更要有深厚的情怀,要在精神上、思想上提升自己、影响学生。”苏丽霞说。如今,红色题材成了她教学和创作的重点内容,多幅艺术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级美术作品展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致力于将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不断转化为教学优势,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教学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有效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党委书记刘振奎说。

打造“红色校园”,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展示橱窗、宣传挂图、艺术作品……作为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天水师院的校园里,浓郁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扑面而来。

图书馆设有“党史和红色书籍”专区,师生在红色书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展区”,不仅标明了原文出处,还有背景和文化解读;校园里经常举行红色书画作品比赛、作品展,吸引师生深度参与。

“红色文化穿越时空的感染力、影响力,使我进一步了解国史、党史,认识国情、社情。走在校园,处处充满了正能量,特别能打动人心。”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郭小莹感慨地说。

“我们把红色文化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覆盖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大学生在‘红色校园’的文化浸润中学知识、育品德。”该校团委书记刘颖说,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万人参与的“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诵读大赛、“青春向党 强国有我”户外智力挑战赛等活动,青春激情在“红色校园”被充分点燃。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红色基因中注入时代内涵,开设“红色讲坛”,开展红色歌曲传唱,打造精悍、感人的“微创作”“微传播”红色文化作品,让学生通过笔触、诗歌、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红色文化故事,并将其内涵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从‘红色课堂’到‘红色校园’,师生时时处处都沉浸在润物无声的红色文化之中,耳濡目染、入脑入心,在潜移默化中赓续红色基因。”刘振奎说。(本报记者 尹晓军)


链接:天水师范学院立足“红色课堂”,丰富“红色实践”,打造“红色校园”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