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敦煌莫高窟奏响了文明交流的浩浩长歌,国家博物馆走过百十载的风雨芳华,故宫博物院里数以万计的文物重焕新生……
9月30日晚,我校组织13000余名青年学子通过视频方式“同上一堂传统文化思政大课”,一起聆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上的奋斗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在这堂传统文化思政大课中,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苏伯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十三届委员王春法,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分别从各自的经历和研究所得出发,讲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和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认识。
数学与统计学院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三班全体同学通过腾讯会议共同收看了“同上一场传统文化思政大课”,并一致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该班团支部书记张悠悠谈到,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敦煌莫高窟文化,其作为甘肃的名片,前后延续1000余年,既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做璀璨中华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
数学与统计学院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3班赵旭斌说,在苏伯民院长的介绍下,深深领略了莫高窟璀璨辉煌的文化珍宝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那些敦煌守护人不懈工作的身影。一位又一位文化守护者,李云鹤、娄婕、吴健、樊锦诗……为守护这座文化殿堂,扎根于茫茫沙漠之中。临摹、修复、保护,他们用奉献、汗水和行动换来了今天莫高窟的辉煌。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学生王静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陈赟伟说,历史文化是连古观今的重要纽带,历史文化遗产既诉说着过去,也引领我们认识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精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作为未来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以史为镜”,汲取营养和智慧,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李诺贝说,从卧薪尝胆到闻鸡起舞,从替父从军到精忠报国,从唐诗汉赋到宋词元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梭于时光长河,新时代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的思政大课上,听了教授们的讲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有信心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分子。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李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证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保护好珍贵文物,传承和弘扬悠久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持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邓薇薇说,有幸听取了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享的关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人故事,文物保护学者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他们的奋斗故事,展现了文物保护工作者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要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段欣池说,“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根是对文化力量的自我认同。作为一名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故事,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始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注入学生内心深处,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弘扬者、积极传播者,引领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李虎晋说,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熠熠生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习中去,用传统文化滋养自身,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文化之声,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黄春晖说,认真聆听了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的传统文化魅力与文博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润物细无声”般地为我们的成长成才注入了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的思政人,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文化阵地,深刻准确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22级学科(思政)硕士研究生邱静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肥沃的土壤,是我们独有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结合新特点、新要求,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勇担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保持高度文化自觉,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整理:樊军军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