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远,中共党员,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地理科学、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专业学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教近20年来,始终立足岗位潜心育人,先后在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科研管理处、研究生处等岗位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承担着学院《旅游地理学》《中国地理》《旅游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学》《地貌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5部;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省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持人、参加人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获省厅级等各级各类奖励10多项;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各类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作为班主任,致力于学生服务与管理,其学生无论在考研还是就业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思政融入教学,改革尽现成效
该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践行育人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并有效融入线下线上教学中。申报的课程思政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陇东南乡村红色旅游开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中国地理为例》分别获教育厅、学校立项;建成《中国地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一流课程,他被确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建成省级一流课程《自然地理学》虚拟仿真课程正在冲击国家一流课程;成功录制《人文地理学》大学慕课;指导两位青年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近三年来指导二十多名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大学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制定四年的学习计划、开展从教技能训练提升,教书育人成效显著;他积极承担《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旅游地理学》《中国地理》《自然资源学》《地貌学》等本科生课程和《数字地球与中学地理教学》《地理学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相结合、将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融合、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糅合,周均理论课教学量在12学时以上,教学效果受到师生广泛且一致好评。
开展科研创新,培养意识能力
该同志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目前正在进行的红色文化研究获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陇东南乡村红色旅游开发)、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甘肃省社科项目(红军长征陇东南地区资源调查与梳理)、国家社科项目(红军长征川甘青毗邻区资源调查与梳理)等立项。
积极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指导的研究生在教师技能大赛中获校级一等奖和全国微课大赛优秀奖;指导的三项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精准扶贫的陇东南红色旅游研究》《天水市新建小区生态设计——以碧桂园小区为例》《就很牛——小花牛带动大天水》获学校立项;指导本科生进行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就很牛——小花牛带动大天水》《甘肃省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分别获得校级一等奖和特等奖;指导的研究生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学习进阶研究》获校创新之星立项;指导本科生、研究生(项目1个、作品一个)在甘肃省青年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指导的本科生在第十二届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中获校级二等奖。在指导学生科研创新与训练工作中,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奖励,先后被授予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紧扣育人目标,创新实践形式
该同志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紧密结合地理科学专业学科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地质地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区域综合调查》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围绕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指导学生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仅在今年指导了四项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项目,其中《天水师范学院赴渭河上游地区特色种植业数字化的调查社会实践团》获准立项,并克服疫情开展调查研究;2021开展的“三孩政策”在陇东平凉庆阳群众响应度调查被确立为国家级实践团队;鼓励和指导2017级1班、2021级2班的86名同学在疫情防控、三城联创中开展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以上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奉献国家需求。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该同志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2022年申报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以红色文化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紧跟国家创新创业的新形势和新需求,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次被授予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全力服务学生,潜心培育英才
该同志自担任2017级地理科学1班、2021级地理科学2班班主任以来,以“四全”育人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与分管领导、辅导员、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充分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做好地理科学专业2017级、2021级两个年级的工作,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制定四年班级工作计划、建立班级制度、选举产生班委、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心理辅导、投身疫情防控、制定学生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的规划、参加各类竞赛比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学习、生活等后续追踪服务诸多方面。
在学校、学院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同学们拼搏与努力之下,所带班级同学们收获颇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走出校门的17级1班同学们获各级各类奖励荣誉200多人次,人均5次以上;班级获得校级以上集体(团体)荣誉6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者37人,占比90.2%;考研录取率及就业率均在全校名列前茅;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1%;教师资格证获取率92.7%;学位获得率100%,学生人均获奖及荣誉称号6次以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2人,45名同学全部实现了高质量就业,以上几个方面在全校90多个毕业班中名列前茅。这个光荣的、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改写了近几年地理专业相对低迷的历史,书写了新的高度。集体的努力得到了学校及相关部门的认可与肯定,2020年班级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
最让人感动、敬佩的是,该同志在其爱人两次患癌、两次手术、治疗长达十年且要赡养年迈且患病的四位老人(其中1人失明)、抚养两位孩子的艰难情况下,他将心中的悲痛、精神上的压力和折磨独自承受,不给组织和单位提要求、增添负担和麻烦。在十年间辗转国内各大医院求医治疗期间,仍然承担着学校的有关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位点申报、评估、授予和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同时承担学院的专业与课程的论证与建设、学科建设与学位点的论证与申报、教学督导等事关学院发展的相关工作。
撰稿:南 岭
审核:潘卫仓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