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20-08-01

个人简介:马灵,女,汉族,中共党员,来自历史悠久的陇右古城清水。2012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11、2012年荣获校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大学期间,担任校电视台播音工作,荣获优秀播音员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西北湾镇当过三年多大学生村官,现就职于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宣传处。

人生格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大学生村官的苦与乐

九零后的我很普通很平凡,也很幸运很知足。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在太平盛世时期。自幼在小城里生活,父母都是公职人员,生活还算安逸。每逢“五一”、“十一”小长假,父母常常带全家去各地旅游,父亲希望开阔我们的眼界。逛过故宫、游过西湖、看过兵马俑……我们旅行的方向一直朝东,却不曾想自己有一天会朝西一直“远行”——去新疆,这个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充满了无数的神秘,承载着无尽的沧桑,竟也勾起了我的向往。

2012年大学毕业之际,正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全国选聘大学生村官,怀揣着青春的梦想和满腔的热情,我勇跃报名参加选聘并有幸被自治区组织部录用,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岗前培训中,各位教授的精彩讲座引人入胜,令我汲取了有关农业农村方面的知识,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和铺垫。由于自己勤奋好学,有幸荣获“优秀学员”荣誉称号,在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及表态发言。这份荣誉既是激励,也是指引我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行动指南,我明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2013年1月,在人们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带着两箱沉重的行李,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奇台县,前往县委组织部报道。经组织安排,我被分配至西北湾镇小屯村工作。从借宿她家到四处寻租再到有立脚之处,寒冬腊月里一路的坎坷和辛酸只有自己最清楚,感谢在我人生最困顿时,那些给予我无尽温暖和帮助的人们,我永怀感恩。更重要的是,为了使自己尽快从一名青年学生转变为基层服务者,在工作中,我虚心向村组干部、群众请教学习。通过走访入户了解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家庭生活、生产情况;通过深入开展“党员承诺服务”活动增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农闲时节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科学种田意识和致富能力;通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提出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渠道;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共建共创水平。

农村工作,苦乐参半。仍记得随村领导去一望无边的麦田观察小麦的长势,顺便采集一些农村的照片,好为农业生产做些宣传。微风拂动的麦田如绿浪一般涌动在我的眼前,让我欣喜不已!在90多亩的萝卜地里同村干部一起拔萝卜的情景,萝卜从泥土中被拔出的那一刻,让我心中不禁赞叹土地孕育生命的伟大和神奇。仍记得由于村干部电脑办公水平有限,为尽快完成全村村民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汇总表电子录入,我连续加班加点近半个月,甚至有一回没吃没睡通宵达旦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直到录完最后一条信息。仍记得为制定更好的发放土地征收补偿款方案,冒着瓢泼大雨同村干部一起坐摩托车去村民家的庭院召开村民大会,雨水顺着脸颊往下倒,浑身也湿透了,顾不得自己的狼狈专心记录村民的每一条意见,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

经常听爷爷和父亲讲起自己那个年代的各种记忆,有奇闻趣事,也有艰难险事,但深入脑海的还是那些励志奋斗的故事,他们教会了我艰苦奋斗的真谛。比起父辈们那个年代的艰苦,如今的我即便在农村工作,也幸福太多太多。但因条件有限,也在村里吃了不少“苦”。每日得跑去搭建的旱厕上卫生间,寒冬腊月里怕冷,为了少去几趟,我尽量在上班时间不喝水;每日下班较晚,在村上工作的近300多天里无论严寒酷暑、风里雨里几乎每天都要等路边的陌生车,途径的车少,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父母常常为我的乘车不便和安全而担忧不已。还好,有命运的垂青,给了我磨练也促使我成长。

在基层磨练中增长才干

2013年11月,县委组织部开展全县党统工作,我被安排至县委组织部参加培训,从不知所措到略有门道再到推倒重来直至最后顺利完工,一路真是跌宕起伏。随后,我被抽调至乡政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工作,并负责“访惠聚”活动相关工作。某天,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好好锻炼和成长,便让我同时负责乡政府人事专干一职。面对新的工作领域,我虚心向县委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同事请教学习,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2015年年初,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我被分配至西北湾镇杨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同时,被编入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奇台县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商贸流通繁荣,给处在城区西北湾镇杨柳村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乡创业就业。在县团委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充分发挥新媒体团建优势,通过微信群、文体活动、创业培训班等形式,为辖区未就业青年搭建学习交流和创业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扎根农村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2015年4月初,杨柳村作为创建全国文明村单位接受中央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的督导验收,我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和精神文明创建要求,制作了杨柳村独具特色和亮点的宣传展板,成为创建文明村的一张宣传名片。

“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它给我们大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和不断成长的舞台。无法忘记的那片热土上,曾有我的汗水和泪水,有我的奋斗与追求,有我的失落和迷茫,也有我的感恩和不舍。三年零三个月的农村工作经历,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础。或许只有短暂的几年,却成了一生最深刻的记忆。土地的厚重,让我学会了包容,农民的淳朴,让我更加懂得善良的可贵。脑海中常常浮现出那片被清风浮动的绿油油的麦田,还有同村民一起匍匐于田间地头播种和收割的情景,硕大的萝卜,诱人的番茄,饱满的玉米……“三载援疆路,一生古城情”。愿美丽的乡村能早日脱贫致富。

在民警岗位上不负韶华

虔诚地修正,执拗地努力。2015年7月,我通过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考试,一路经过严格的面试、体能、体检、政审等环节,被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正式录取。

越是艰险越向前。新警培训的日子,是血与汗水的考验,磨练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警务技能,让我理解了风雨兼程、全力以赴的重要性,感知了团结和拼搏的意义。从队列训练到体技能训练,从政治理论学习到警务知识的学习,从唱红歌比赛到文艺汇演,每一次都是考验,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堂忠诚教育课,让我懂得了做一名人民警察必须坚守的信念和必须履行的职责。通过8个多月的新警培训,我被分配至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宣传处工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我已入警五年有余,纪律严格的警营工作和学习,使我对公安工作从之初的一无所知渐渐地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也从政工岗位走入新闻宣传岗位。在领导的悉心教导下,我也开始在《人民公安报》、《新疆法制报》、平安天山等媒体平台刊发一些新闻报道,也使我收获了奋斗的喜悦,当然,这些进步离不开领导、同事、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心存感恩。

离家愈远,想念愈深。随着父母逐渐老去,就越渴望回到他们身旁尽孝。2015年父亲因病住院、2018年爷爷去世,我都没能及时赶回去尽孝照顾,特别是爷爷的离世,成了我一生的遗憾!在我出生30天后一直由爷爷抚养至4岁多,这份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情我无以回报。

我把故乡藏身后,单枪匹马闯天涯。从此,故乡成了心中最深的眷恋。入警后,就再也没机会回老家与父母过春节团圆。往年春节,基本都是在基层一线执勤中度过,父母考虑到我工作忙,商量着今年来乌鲁木齐陪我过年。不料却被疫情搅了心愿,直到父母返回内地也没有和他们见上一面。

庚子鼠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公安宣传民警,我义不容辞,在全力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积极深入基层随警作战,以先进典型为引领,采写抗“疫”期间首府公安民警奋战一线,抗疫情、保稳定的感人事迹,激发广大民辅警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的工作热情,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我们的人生,不何尝如此?作为青年人,我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在此,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各位老师的教导,感谢同学们的帮助!

青年寄语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当年大学刚毕业,我既无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成熟的人生阅历,也无满腹经纶的学识和架海擎天的本领,有的只是一颗稚嫩年轻的心、敢闯敢拼的满腔热情,自己曾经义无反顾的选择远方不是为了简单的谋生,也是在谋志。从基层的小小村官有幸成长为首府公安的一名人民警察,我靠得不光是幸运,更多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感谢时光的馈赠,让我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选择了边疆远行,有幸亲历了新疆近八年的发展变化,经济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曾有老一辈的人们在这片热土上坚苦卓绝的奋斗,年轻的我们,哪有理由不去祖国的边疆扎根奉献?今日新疆,恰风华正茂。如果你有机会来新疆走走,这里的美,一定会让你有种流连忘返、相见恨晚的不甘。

   

   

编辑:黄亚珠

责编:姜玲音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