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中的一员,深受鼓舞,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本次主题教育,我想主要应该在担使命、找差距方面深入思考,认真检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照党中央对思政理论课建设的要求,学习其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先进做法,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担使命是要勇担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重任。“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找差距,就是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主动投身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标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指标,落实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要求,主动应对新时代新形势对高校思政课的新挑战,在思政课教学实际工作中正视问题,坚持内容为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说服大学生;同时积极迎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编辑:黄亚珠
责编:罗文研
编审:安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