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传承伏羲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举办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科研管理处 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 2024-06-21

6月20日,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在天水师范学院举办。论坛以“传承伏羲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共征集论文8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伏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等,多角度阐释伏羲文化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由天水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甘肃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天水师范学院、中共天水市委宣传部承办,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伏羲文化研究院、伏羲文化产业研究院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杨庆中,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李洋溢,甘肃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成勇,原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津梁等出席论坛。天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振奎致欢迎词,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文东主持论坛。

杨庆中在致辞中指出,天水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美丽城市,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即诞生于此。梳理中华文化的根脉,探源中华文明的基因,都要追溯到伏羲。吾辈学者应当以伏羲文化研究为桥梁,共同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洋溢在致辞中指出,天水作为伏羲文化的源头,同样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具有其精神实质的龙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弘扬和传承伏羲文化,为中国新时代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责任和使命。

王成勇在致辞中指出,伏羲文化已成为天水和甘肃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需求,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赋予伏羲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推动其优秀文化基因融入当代文化建设,实现伏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张津梁在致辞中指出,天水是伏羲文化的生发地,是享誉四海的“羲皇故里”。多年来,以天水为中心的全国性伏羲文化发掘、研究、宣传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华始祖文化的传承赓续和弘扬光大,为地方区域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振奎代表天水师范学院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他指出,天水师范学院的伏羲文化研究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研究团队,科研成果丰硕,获批甘肃高校产业研究院伏羲文化产业研究院,与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建了“伏羲文化研究院”。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天水市伏羲始祖文化建设中贡献了天水师范学院的智慧和力量。

2024年伏羲文化论坛分为上午、下午两个阶段。


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其成作题为《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脉》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作题为《伏羲与中华文化道统》的报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孔子研究院专家方朝晖作题为《重估伏羲:易宇宙观与中华文明路径》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罗安宪作题为《伏羲与中国哲学的开端》的报告。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徐日辉作题为《伏羲文化万年说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报告。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雍际春作题为《图像视域下的伏羲形象及其文化传播》的报告。天水师范学院教授、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志军作题为《远古荒政与伏羲女娲神话》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德明主持。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伏羲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弘扬伏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下午,论坛进行分组讨论,雍际春、霍志军分别主持论坛,共有18位专家学者发言,其他与会人员共同参与讨论。

伏羲文化论坛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2届,累计邀请到全国各地16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征集优秀论文780余篇,为传承弘扬伏羲文化、推进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撰稿:余粮才

审核:王弋博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