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生命值得被热爱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与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开展师生线上论坛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 2021-11-15

11月14日晚,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工党支部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共同组织学生开展“战疫人生 青春无悔”系列线上论坛之一“生命值得被热爱”。

教师党员杨敏、霍志军、郭富平、魏启峰等老师围绕“抗疫”“生命”“青春”等主题,为教师党员与文传学院260余名学生带来了一场时空絮语。

杨敏老师结合自己做防疫志愿者的切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防疫期间的所见所感。首先是担当与使命,疫情出现以后,为了全校师生的安全,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成立了57个抗击疫情的临时党支部,支部成员摸排信息、维持核酸检测秩序、了解师生需求、解决师生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其次是感动与感恩,食堂工作人员,为了让学生能够吃上热饭,推着餐车全力奔跑在马路上,后勤工作人员为了满足居家老师的蔬菜供应需求,连夜分拣蔬菜。参与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是丈夫、是妻子、也是儿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别人,关心着别人,感动着别人。最后是坚持与期盼,由于疫情,我们可能错过了很多美好的风景,但是我们却坚守了安全,坚守了健康,我们一起努力,相信明媚的春天很快会到来。

霍志军老师以“抗击疫情、珍惜生命,我们何为?文学何为?”为题,和大家探讨了灾害面前,文学带给人类的人文关怀。霍老师指出,给予受害者以人文关怀,是文学介入现实的方式,彰显出文学的醒世与疗救功能。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很多同学写诗、作文,唱爱国歌曲,这是人性的光辉,显示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使命和社会承担;彰显出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爱国热情、正义质性。霍老师还和大家一起诵读了沈灏在1999年南方周末的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郭富平老师以“立足本职与坚守天职”为题,和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他的一些观察、感悟与思考。郭老师指出,防疫抗疫的种种感人事迹,让我们深知:在危难之际,我们首先要立足本职,同时,我们要坚守天职。“天职”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部分,是一个人在身份上区别于其他人的关键部分,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本性与本职的契合”。这次防疫抗疫,对一些人来说是工作,是任务;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与任务,更是发乎自身的良知,做了很多自身工作之外的工作。这段特殊的经历必将为我们所牢记,希望我们能从这次特殊的经历中获得成长。

魏启峰老师分享了他在疫情防控期间创作的古体诗:

秋夜藉滨独步,时传疫情

又闻尘雾起鸿蒙,且向河滨赏晚晴。

弱柳轻柔舒倩影,枯荷疏落立秋风。

蒹葭深处栖云鹤?明月当空映蛰龙!

为问菱歌都几许,江潭节物逗闲僧。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所历所感和专业所长,为大家展示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画面,也为我们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未来坚定了信心。同学们结合疫情防控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踊跃发言。20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的王乐通说道,令他感触最深的是食堂工作者,为了让同学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他们经常是凌晨3点就要开始工作,日复一日将一份份饭菜打包送往华英校区,这份工作无比辛苦,华英楼下的值班老师,兢兢业业,承担起了反馈饭菜意见的责任,使同学们能够吃到更加可口、丰富的饭菜,这就是奉献,就是感恩。21级数字媒体艺术班的杨晓培提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生命是人的本能。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会展现出人性深处对生命渴望的坚韧与顽强。相信,正在承受“疫情”之苦的人们,终究也会战胜“疫情”,这就是对生命的热爱。

此次线上论坛,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地看待疫情,看待生命,为抗击疫情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堡垒。

撰稿:陈芳芳

审核:魏  臻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