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省内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本着“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10月25日,天水师范学院整体转入线上教学。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学校坚持线下线上不断线,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润物无声的“线上课程思政”,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线上教学中。
转入线上教学后,校党委要求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充分挖掘抗击疫情斗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课程思政,真正做到“溶盐于汤”, 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引导学生提高对生命健康安全的认识,普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技术,疏导学生紧张、焦虑、恐慌心理,说服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纪律。学校教务处发布紧急通知,确定结合疫情防控期创新课程思政的主要导向。各学院任课教师迅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千方百计创新课程思政,将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生动案例等作为鲜活教材融入教学,讲好战“疫”故事和中国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同“心”战疫,守护健康。


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给学生讲授新冠病毒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讨论病毒的寄主专一性、传播途径等问题,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正确防护,并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普及科学知识,通过科学知识破解社会流言,培养了学生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将疫情的传播途径、防疫手段、战疫信心等知识,作为线上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的教师还结合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的教学内容,以新冠病毒为例,给学生细致讲解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普及日常防护的科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防疫的自觉性、警惕性和科学性。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张含亮老师的武术课程通过腾讯会议在线直播的方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己创编的居家体育锻炼视频和课件,围绕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关心疫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筑牢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冯彦伟老师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利用自己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将标准化的重要性融入课程,教育学生作为公民要遵守国标,秉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做好自我防护,积极助力学校疫情防控。

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田峰老师主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结合古代文化,把文人心态的调节作为重要内容,教育学生面对重大灾难时应当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积极应对。他把苏轼的几次贬谪,以及在逆境中如何心系家国、天下苍生的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积极面对疫情,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外国语学院魏婷老师主讲商务英语视听说III课程,针对线上教学出现的网络繁忙、信号传输差等问题,及时调整思路,采用“腾讯会议+QQ群作业+慕课视频”的方式。学生认为,魏老师对现代贸易支付方式与中国传统商业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原理出发更好地掌握了各类票据的特点及办理支付的流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相关商务背景知识的理解,还使他们对中国古代商人“重信誉、讲名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有了高度认同,对教育学生履行公民义务,诚实守信,科学抗疫,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撰稿:权新月
审稿:郭昭第
责编:周绪境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