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才强校  名师云集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20-11-26


“十三五”以来,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优化结构,内涵发展”,按照“积极引进、重点培养、提高素质、调整结构”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稳培引办法,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培养力度,较“十二五”末,人才队伍总量大幅增加,结构显著优化,质量稳步提升。

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成效显著

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教师队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提升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建设“四个一”,即:把好入职考核第一关,上好职前培训第一课,坚持评奖晋级第一位,执行考核晋升一票否决。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到“十三五”末,教职工数量由“十二五”末的869人增加到1064人,教学、教辅和管理队伍协调发展,专任教师数由715人增加到745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由512人增加到760人,占比由58.92%提高到71.43%;博士学位教师由77人增加到180人,净增2.4倍;高级职称教师由340人增加到4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由48.64%提高到55.53%,高级职称占比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十三五”期间,我校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增加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优秀专家、飞天学者、师德标兵、园丁奖获得者、教学名师、四个一批人才、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人选等增加10人。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和重要动力。一是“十三五”期间出台《天水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并根据人才引进的需要对《办法》不断修订,主动作为,用足用好国家、省上人才支持计划和政策,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形式,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议”,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二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具体工作中,多渠道广泛宣传我校引才政策,全力抢抓引才窗口期,主动出击招揽人才,坚持“全天候、无假期”引才理念。2020年以来,人才办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人才引进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主动出击揽人才,确保人才引进工作“不掉线”,多次组织参加“云招聘”活动,主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举措,创新引才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引才方案,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建立组团分片引才工作机制,发动全体教职工招揽人才,以才荐人、以才引才,不拘一格延揽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引进紧缺专业博士70人,从企业、行业引进副高级以上“双师型”教师7人,招聘紧缺专业硕士30人,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不足和部分专业师资紧缺的问题。另外,通过柔性引进机制,将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先后聘请“飞天学者”1名、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17名。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一是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进修培训、教学竞赛、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培养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教学团队、学科团队。将新入职博士纳入“伏羲青年英才”,通过以专项资助为主的培养方式,对入选青年博士培养对象有针对性的进行3年跟踪培养,引导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前沿创新性研究,使其尽快成长为学科骨干、入选各类人才工程、获得高层次基金资助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促进学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二是支持教师到行业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学习实践技术和考取相关资格证书,逐渐建设一支比较稳定的具有行业企业经历和教学、实训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选聘管理、培养发展等工作,探索建立专职辅导和其他聘用人员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机制,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其双线晋升创造条件,把辅导员队伍真心打造成思想过硬、政治坚定的高水平思政工作队伍,切实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四是做好工程、实验、财会、编辑、图书馆及其他教辅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规划,以保证教学、满足科研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岗位缺额、任务需要,科学设岗,合理定编,明确职责,竞争上岗,通过岗位聘用配齐配强实验技术及其教辅人才队伍。

全力推进“伏羲人才计划”

在总结“青蓝”人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伏羲人才计划”。通过该办法实施,为全面推进我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学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动力,为吸引和聘请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和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和创新思维的青年英才,建设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

一是根据职称评审线上要求,权限下放,在各二级学院设置基层审核员和基层领导审核员,扩大自主权,重视师德师风和“代表性成果”评价,严格评审程序,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实绩,确保公平、公正开展评审工作。二是制定新的评审办法和条件,重视师德师风和教学考核,重视“代表性成果”评价、扩大学院自主权,提高职称评审各项业绩条件,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组织相关专家多次讨论,并在校内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经学校会议通过,制定《天水师范学院关于印发高校教师(研究)系列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试行)》(天师院发〔2019〕34号),有序做好直定副高和中级职称有关工作。三是稳步推进岗位聘任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和比较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激励机制等人事制度。“十三五”期间,19人聘为校内一级教授,62人聘为校内一级副教授,29人破格聘任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10人降低一级岗位聘任。四是开展人事代理人员聘用工作,先后招聘3名舞蹈实践课程教师,80余名政治辅导员和办公室干事,弥补了学校管理及教辅岗位人员的不足。

师资培养工作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学校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一是有计划的鼓励教师以在职进修、挂职锻炼、留学访学、攻读学位等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和学历。五年间,取得博士学位45人,目前在读博士26人,做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16人。

二是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教师工作,加快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进程,加大投入、拓宽渠道、扩大数量,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研究机构研修访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对外学术交流。五年间,共推荐骨干教师参加省内外培训37人,出国留学6人。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学校“8+3”综合改革工作的要求,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建设目标任务和当年工作要点,建立“学校考核中层单位、中层单位考核个人”的两级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分配制度,突出对单位工作创新和重大任务完成的考核,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年度绩效工资总量分配的基本依据,制定《天水师范学院绩效考核分配试行办法》和《天水师范学院教学单位年度考核试行办法》,年度末根据目标任务总体完成情况核拨各单位绩效工资总额。通过两级考核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的责、权、利,坚持放管服改革,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以学院绩效考核为基础,学院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单位实际自主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业绩贡献为导向,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

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支持冒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学术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潜能和优势。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博士在学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认清形势、科学布局,站位高远、敢想敢为,坚定信心、挖掘潜力,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专家示范和硕士点建设带动的作用,加强团队建设和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积极申请省部级及以上重大科研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学术合作交流渠道,不断催生优势科研方向,主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争取建设高质量大平台、承担上水平大项目、培育标志性大成果,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人才工作在学校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新做法、新成效、新经验,鼓励各单位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广泛动员全校教职工关心、支持、重视人才工作,努力营造重才、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天水师范学院“山下工房”雕漆艺术创新工作室挂牌

天水师范学院“山下工房”雕漆艺术创新工作室,是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漆材料融入漆艺创作当中,使天然大漆与文化创意产品深度结合,逐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漆艺文创产品研发模式。

“山下工房”雕漆艺术创新工作室由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组成,在现代漆艺教学、创作、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陇东南乃至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编辑:黄亚珠

责编:姜玲音

编审:罗文研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