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png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扎根黄土地育人    情系老百姓脱贫

                                           ——天水师范学院的精准扶贫答卷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19-03-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天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扎根陇原大地办大学,在兴学育人的同时,不忘一方百姓的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主动担当、发挥优势,充分发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库和智力源的作用。

天水师范学院承担扶贫帮扶任务的秦安县王窑镇魏湾村、高洼村、何沟村和下湾村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面大,程度深,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守正创新,农校对接,按需帮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脱贫之路,形成了“扶智力、扶产业、扶文化、扶党建”的“四扶”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脱贫效果,赢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2019年2月19日,省委书记林铎深入秦安县王窑镇何沟村调研时,对天水师范学院发挥特长、多措并举的帮扶措施给予充分肯定。

扶智力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天水师范学院充分依托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多年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智力帮扶工作。依托省委组织部在学校设立的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项目培训,组织开办蜜蜂科学养殖、果树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累计培训种养殖专业户3000余人次,为贫困村种养植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帮扶村设立学校教学实践基地,近三年选派50名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到王窑镇中小学开展教育扶贫支教活动,有效缓解了当地师资紧张的局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将秦安县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国培计划,集中开班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定向培训;依托天水市在学校设立的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培训帮扶村青年农民400余人;为在天水师范学院就读的帮扶村贫困户家庭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和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同时对他们进行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推荐。这些措施提高了帮扶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有效地解决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增强了帮扶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扶产业  增加农民“钱袋子”

产业带动是脱贫致富的“造血”项目。天水师范学院帮扶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大体相同,祖祖辈辈靠天吃饭,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地方整体贫困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在产业扶贫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学校投入30万元产业帮扶资金到秦安县下湾村天扶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以资金入股形式与秦安县峰晟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该公司连续三年以每年8%的固定红利反哺贫困户,每户贫困户家庭每年可增收2400元,并在用工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三年后入股资金归下湾村集体所有,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学校充分发挥师生消费群体巨大且又稳定的优势,鼓励帮扶贫困村群众规模化种植果蔬等农产品,由学校食堂进行定点收购,使贫困村群众的农产品实现不愁销路,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增收空间。在“订单种植”“订单收购”的同时,为解决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困难,学校后勤处与秦安县农发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无偿提供两间50多平米的临街铺面用于帮助展销贫困镇村种植的秦安蜜桃、苹果、花椒等特优农产品,扩大秦安农业名特优产品的影响力和营销面,并依托电商学院在线上推介销售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帮助帮扶农民在线下线上推介推销自产特优农产品,每年人均增收600多元,这种“电商+实体”的模式,让贫困户获得持久的经济发展手段和能力。

扶文化  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天水师范学院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的思想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帮扶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学校持续开展捐赠图书、送书画入户活动,累计为帮扶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资料3000余册。坚持每年春节前夕为贫困户群众送春联,组织学校诗书画协会为建档立卡的103户贫困户每户创作中堂作品1幅,学校统一装裱后由帮扶干部入户送到农民手中。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学校美术专业师生为帮扶村绘制500多平米的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墙,弘扬了正能量,美化了村容村貌。组织音乐学院师生前往帮扶村开展文化下乡慰问演出活动,为群众送去了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丰富了帮扶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扶党建  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有力保证。天水师范学院党委先后选派9名政治素质好、能力比较强、对群众感情深、精神状态好的处科级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重点任务是协助村党组织完善村“两委”班子,做好班子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建设,为脱贫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规范组织生活,强化村“两委”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村内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好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立了“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加强了村党支部与党员的沟通和联系,打造了指尖上的“智慧党群阵地”,使村级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向党员宣传政策,推送信息,让党组织的关爱抵达每个党员,确保学习教育不漏一人,组织活动不缺一人。学校先后筹资80余万元帮助四个帮扶村修建完善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并捐赠了8台办公电脑改善村级党组织办公条件,有力促进了帮扶村基层党建文化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神圣职责,助力当地老百姓精准脱贫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正砥砺前行在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之路上的天水师范学院正以“撸起袖子加油干”之势,与全省人民一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帮扶村整体脱贫,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闭

 
  最新资讯
  热点新闻
 
 

天水师范学院---新闻中心©2006-2013 联系电话:0938-8367704 0938-83626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编:741001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